读此文前,麻烦您点击一下“关注”,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,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,感谢您的支持。
1974年6月1日,周恩来总理住进医院,进行第一次手术治疗,并在8月确诊癌症转移。
早在两年前,周总理就被发现患有心脏病,随着繁重的工作日益严重。就是在这种情况下,癌症也悄悄地侵袭着他的身体。
尽管他在病中,依然时刻关心着人民群众,心系工作。自被诊断患有心脏病后,依然坚持工作,一个月内接见群众组织代表就达27次。
住院后的第一次手术痛苦难忍,面对疾病的折磨,周总理一直很坚强。他还对医务人员说:
那时我国的癌症治疗还没有好的办法,周总理对自己的病有着清晰的认识。他总对医生说,自己的病待在医院也没什么意思,能不能让他搬回家,把病床腾出来给更需要的病人。
“我死后,我的身体可以给医院解剖,好好研究,争取为国家医疗发展做点贡献。”
敬爱的周总理总是这样,对自己即将离开人世没有丝毫牵挂,但却对祖国的科学发展和未来充满期望和热情。
即使在病中,他也尽可能地处理一些工作。身体在病床上,可脑子里想着的都是工作,问身边的人问题,大多都与工作相关。
期间,他会见最多的就是外宾。菲律宾总统访华时,与病中的周总理签署了两国政府联合公报,建立了中菲外交关系。
与外宾谈论时,他总是提高精神,不让人看出来病态。对方说话时,他总是亲切的笑着,目光炯炯的注视着对方。
但他最关心的,还是老百姓的安危和冷暖。那时庆阳地区大旱,老百姓们颗粒无收,缺粮少衣。病中的周总理得知后,忍不住垂泪,并批示有关部门必须立即解决人民群众的困难。
老百姓们也曾把信寄到周总理手里。有一次一个山西山区群众来信,说他们的食盐比城市里的还要贵一分钱。周总理看完信后立即指示:一定要重视起来,不能让山区的群众吃不上盐。
他听到辽宁营口、海城地区发生地震时,忧心忡忡的从病床上起来。他没法到灾区慰问群众,只好批示国务院尽快派代表团前往,并鼓励受灾群众自力更生,重建家园。
西藏自治区成立十周年活动时,他无法前往参加。于是他请带着他对西民的关怀和宣传农业发展的教育片前去。希望当地的干部重视经济发展,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。
这些看似普通的小事,对人民群众来说却分量十足,同时也代表着周总理心里时刻牵挂着群众的生活。
他住院期间,许多老革命同志前来看望,都对他的身体担忧不已,但是周总理与他们谈话,反倒更担心老同志们的身体,从不谈及自己被病痛折磨的痛苦。
看他的精神情况和谈话氛围,总给人他不是卧病在床的病人,而是身体健康,马上就能出院。
但是根据卫士高振普回忆:“总理的自控能力太强了,一直等到客人走了,额头上才冒出冷汗,躺倒在病床上,连说话都困难。”
1974年12月23日,周总理的病并没有正真获得缓解。当时正值全国第四届人大常委会换届,急需周总理亲自到长沙向毛主席汇报筹备工作。
以人民利益为先的周总理不顾病魔缠身,带着中央政治局商定的方案去了长沙,并对副委员长的任命提出了不同意见。
他在长沙将这次会议的事情汇报完毕,回北京后按照毛主席的指示一一传达,但却独独扣下了一份毛主席亲拟的:关于任命同志为副委员长的手令。
这份任命手令,被周总理锁进了西花厅的抽屉里。操劳完会议筹备事项后,周总理又回到了那间病房。
还没进病房,就看到病房门口站着一位从容优雅,眼中含泪的女同志,是他相敬如宾了半个世纪的夫人——。
“你的身体也不好,很晚了,快进去休息吧。”周总理拍拍的手,在她的搀扶下走进病房。
自从周总理住院后,邓大姐每天到医院陪护。她给周总理读报纸、翻文件,也曾背着周总理默默擦眼泪。
“无产阶级的坚韧性,使我高度克制内心的悲痛,我必须用饱满向上的精神和恩来一起战胜病魔。”
她对医疗了解不多,只能从生活的方方面面鼓励周总理,给他一切支持和安慰。她希望周总理的病能得到抑制,哪怕时间不长,能多为党做几年工作也很满足了。
不仅鼓励周总理,还常对尽心尽力的医务人员表示感谢和激励。这场和病魔的较量,所有人都在坚强战斗。
自1925年8月8日,两人结为革命开始,周总理和聚少离多。两人为了革命事业在各自的岗位奋斗着。
如今总理卧病在床,他们之间才终于有时间能多多交谈,谈一些以前并肩战斗时不曾说出口的话。
“风风雨雨半个世纪,我们都老了。几十年的革命生涯,我们总是患难与共的。”
对此很感激,她的生命中能遇到周总理,是她觉得最幸福的事。而他们的爱情,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雨也没有一点消减。
他们两人很默契,都知道最后的诀别慢慢的接近,在最后的时光里,周总理跟谈得最多的,就是怎么样处理自己的身后事。
他们曾在国家推行火葬的时候就约定过,将来骨灰要撒到祖国的大好河山去,撒到地里给土地施肥,撒到水里给鱼儿做料。
所以周总理一再地叮嘱,他死后骨灰不要保留,葬礼也不能搞特殊化,一切从简。
周总理的良苦用心,正是印证了那句话:“活着为人民服务,死后也要为人民服务。尽可能地让自己的骨灰给江河大地做肥料。”
时间总是这么无情地流逝了。1976年1月8日上午9时57分,周总理走完了生命的最后旅程,终年78岁。
周总理逝世的消息传出后,举国同泣。按照周总理的遗愿,葬礼一切从简,强撑着难过和哀痛为周总理处理后事。
她向中央转述了周总理骨灰不要保留的遗愿,得到了毛主席的批准。那时毛主席视力受损严重,听着工作人员给他读悼词,一边听一边失声痛哭。
在去往八宝山公墓的路上,十里长街人满为患。人民群众的哭声一路跟随着灵柩车,好似要把里面沉睡的人哭醒。
尸体火化后,按照周总理的遗愿,将他的骨灰从飞机上撒下去,融化在祖国的秀丽河山中,融入进人民群众的生活中。
而周总理生前的办公室也被秘书们含泪整理。那些被归纳放好的文件凝聚着周总理的心血,让人不由得想起与周总理共事的日日夜夜。
锁住的抽屉被他们打开,拿出里面的文件仔细整理着,这里都是,但秘书们猛地发现了一封毛主席1974年的手令。
四届人大的会议已经过去两年,也没见过这份手令,想到那时周总理拖着病体去见毛主席的模样,为了葬礼努力压抑哀痛的放声哭出来。
丈夫的良苦用心,她何尝不懂啊!哪怕完全有资格有能力在中央担任重要职务,周总理为了“避嫌”,也是执意不肯的。
在周总理的原则里有一条:只要他还是总理,就不能去政府里任职。他常说:
“邓大姐去了政府部门,传达的指示经过国务院批示,干部们会认为里头有他的意思,工作起来放不开手脚。”
不仅如此,他对的“严格”还体现在薪资待遇上。新中国成立后,对干部的薪资做了完善统筹,中央正级领导干部拿三级。
当时是妇联的副主席,拿三级工资是应该的。但周总理跟她商量后,觉得邓大姐身体不好上班少,主动将工资降到了六级。
生活上,周总理也是一切从简,只要能填饱肚子就行。他们的饭桌上从来不见昂贵的食物,从不浪费粮食。
也从来没有怨言,跟着他过着简朴的生活。一件衣服穿到不能再穿才舍得扔,实际做到了廉洁奉公,大公无私。
周总理用一生坚持自我牺牲,为人民创造价值,为国家鞠躬尽瘁。这可以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铭记于心。
周总理对人民群众付出了多少爱,人民群众看在眼里,相应的也会回报更多的敬爱给他。
对于周总理扣下毛主席的这道指示,大家有什么看法?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想法。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Compulab Airtop 3迷你主机,被动散热,可选RTX 4060显卡
英伟达推动RTX5060 Ti评测聚焦16GB版 与8GB价差较上代低
曝REDMI K80至尊版提前至6月底上市 同期带来8.8寸电竞小平板
Counterpoint:苹果首次在第一季度占据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第一
《编码物候》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